97岁“DNA之父”詹姆斯·沃森逝世,享年97岁
2025年11月8日(农历2025年9月19日),享年97岁“DNA之父”詹姆斯·沃森逝世,因发现DNA双螺旋结构获诺贝尔奖。
诺贝尔奖获得者、“DNA之父”詹姆斯·沃森逝世,享年97岁。
北京时间2025年11月8日,“DNA之父”詹姆斯·D·沃森博士于当地时间11月6日在位于美国纽约长岛的一家临终关怀医院去世,享年97岁。
詹姆斯·杜威·沃森(James Dewey Watson,1928年4月6日-2025年11月6日),出生于芝加哥,美国分子生物学家。
1947年获芝加哥大学学士学位
1950年获印第安纳大学博士学位。
1951-1953年在英国剑桥大学卡文迪什实验室进修。
1953年与弗朗西斯·克里克共同提出DNA双螺旋结构模型,该发现被列为20世纪三大科学发现之一(与相对论、量子力学并列),标志着生物学研究进入分子层次,被誉为"DNA之父"。
1953年回国,1953-1955年在加州理工大学工作。
1955年去哈佛大学执教,先后任助教和副教授。
1961年升为教授,在哈佛期间,主要从事蛋白质生物合成的研究。
1962年因此与克里克、莫里斯·威尔金斯共同获得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。
沃森1968-2007年间在冷泉港实验室任职(1968-1994年任主任,1994-2003年任主席,2003-2007年任校长),推动该机构成为顶尖实验室。
1988-1993年担任人类基因组计划负责人,该计划被誉为"生命登月工程"。其著作《基因的分子生物学》成为经典教材,2014年拍卖诺贝尔奖牌获475万美元。
2017年在中国参与创立沃森生命科学中心。
2012年被《时代周刊》评为美国历史上最具影响力的20大人物之一。
2007年起因多次发表种族间智商差异的遗传学观点引发争议,
2019年被冷泉港实验室撤销荣誉头衔。其科学贡献常与达尔文进化论并称为生物学史上两大里程碑式发现。
2025年11月6日,詹姆斯·杜威·沃森在纽约长岛的一家临终关怀医院去世,享年97岁。
主要成就:
1951-1953年在英国期间,詹姆斯·杜威·沃森和英国生物学家F.H.C.克里克合作,提出了DNA的双螺旋结构学说。这个学说不但阐明了DNA的基本结构,并且为一个DNA分子如何复制成两个结构相同DNA分子以及DNA怎样传递生物体的遗传信息提供了合理的说明。它被认为是生物科学中具有革命性的发现,是20世纪最重要的科学成就之一。
他和弗朗西斯·克里克成功地提出DNA的双螺旋结构学说,这一壮举被1960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得主彼得·梅达沃先生称为“二十世纪最伟大的科学成就”。
由于提出DNA的双螺旋模型学说,沃森和克里克及M.H.F.威尔金斯一起获得了1962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。著有《基因的分子生物学》《双螺旋》等书。此外,他还获得了许多科学奖和不少大学的荣誉学位。
此外,沃森在生物科学的发展中也起了非常大的作用,例如在攻克癌症研究上,在重组DNA技术的应用上等等。他还是人类基因组计划的倡导者,1988年至1993年曾担任人类基因组计划的主持人。
(综合自百度百科)
诺贝尔奖获得者、“DNA之父”詹姆斯·沃森逝世,享年97岁。
北京时间2025年11月8日,“DNA之父”詹姆斯·D·沃森博士于当地时间11月6日在位于美国纽约长岛的一家临终关怀医院去世,享年97岁。
詹姆斯·杜威·沃森(James Dewey Watson,1928年4月6日-2025年11月6日),出生于芝加哥,美国分子生物学家。
1947年获芝加哥大学学士学位
1950年获印第安纳大学博士学位。
1951-1953年在英国剑桥大学卡文迪什实验室进修。
1953年与弗朗西斯·克里克共同提出DNA双螺旋结构模型,该发现被列为20世纪三大科学发现之一(与相对论、量子力学并列),标志着生物学研究进入分子层次,被誉为"DNA之父"。
1953年回国,1953-1955年在加州理工大学工作。
1955年去哈佛大学执教,先后任助教和副教授。
1961年升为教授,在哈佛期间,主要从事蛋白质生物合成的研究。
1962年因此与克里克、莫里斯·威尔金斯共同获得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。
沃森1968-2007年间在冷泉港实验室任职(1968-1994年任主任,1994-2003年任主席,2003-2007年任校长),推动该机构成为顶尖实验室。
1988-1993年担任人类基因组计划负责人,该计划被誉为"生命登月工程"。其著作《基因的分子生物学》成为经典教材,2014年拍卖诺贝尔奖牌获475万美元。
2017年在中国参与创立沃森生命科学中心。
2012年被《时代周刊》评为美国历史上最具影响力的20大人物之一。
2007年起因多次发表种族间智商差异的遗传学观点引发争议,
2019年被冷泉港实验室撤销荣誉头衔。其科学贡献常与达尔文进化论并称为生物学史上两大里程碑式发现。
2025年11月6日,詹姆斯·杜威·沃森在纽约长岛的一家临终关怀医院去世,享年97岁。
主要成就:
1951-1953年在英国期间,詹姆斯·杜威·沃森和英国生物学家F.H.C.克里克合作,提出了DNA的双螺旋结构学说。这个学说不但阐明了DNA的基本结构,并且为一个DNA分子如何复制成两个结构相同DNA分子以及DNA怎样传递生物体的遗传信息提供了合理的说明。它被认为是生物科学中具有革命性的发现,是20世纪最重要的科学成就之一。
他和弗朗西斯·克里克成功地提出DNA的双螺旋结构学说,这一壮举被1960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得主彼得·梅达沃先生称为“二十世纪最伟大的科学成就”。
由于提出DNA的双螺旋模型学说,沃森和克里克及M.H.F.威尔金斯一起获得了1962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。著有《基因的分子生物学》《双螺旋》等书。此外,他还获得了许多科学奖和不少大学的荣誉学位。
此外,沃森在生物科学的发展中也起了非常大的作用,例如在攻克癌症研究上,在重组DNA技术的应用上等等。他还是人类基因组计划的倡导者,1988年至1993年曾担任人类基因组计划的主持人。
(综合自百度百科)
- 上一篇:杭州官方通报小学老师开车进校学生敬礼
- 下一篇:四川当地辟谣饭店老板患艾滋病仍经营